凈土文庫 12 印光大師文鈔選講 2 持經利益隨心論講記

持经利益随心论讲记  印光大师 著 益西彭措法师 讲述 今天我们首先讲几则亵渎三宝遭恶报的事例,然后再讲解《持经利益随心论》。 《安士全书》里记载: 古代武功县西边有一座寺庙。寺庙里有毁坏废弃的大藏经。有个叫康对山的人,少年时曾经和五个同学一起在寺庙读书。当时隆冬季节,天气很冷。四个人就用废经烧火来取暖,另一个人用来烧洗脸水。康对山心里责怪他们不恭敬经书,却不敢说出来。 当天晚上,康对山梦见三位官员开堂,忿怒地呵斥烧书的人,判烧经取暖的四个人全家灭尽,判烧水洗脸的人考不上科举。又指责康对山说:“你为什么不劝阻他们?”康对山说:“我心里知道他们做法不对,但我年纪小不敢说。”官员说:“一句话劝解,可以免去五个人的罪孽。现在姑且不追究你的过失。”康对山醒来,就把这件事记在书本后。 不到几年,烧经取暖的四个人全家都得瘟疫死去,用经书烧水洗脸的书生多次考试不中,最后以教童生而告终。 佛经是三世诸佛的法身舍利,佛经所在之处就是有佛和一切圣贤。用佛经来烧火取暖、烧水洗脸,会长劫堕落地狱,受极大的苦报。这里全家灭尽、穷困潦倒还只是现世报应,后世还要感受极其漫长难忍的果报。 《感应篇注疏》中记载: 颖上的高天佑和两位考生一同去江宁考试。他们听说鸡鸣山的守源禅师特别有修行,就一起去拜访禅师。禅师说:“你们两位都能考中。只有高君用《楞严经》做枕头,他考不中。”高天佑听了很吃惊。过了很久,才想起自己行装里有《楞严经》,当时睡觉没有取出而垫做枕头。发榜时,高天佑果然没考中。 佛经是如来的大法,一切天龙八部都应当领受奉行。这和普通书籍根本不同,就像皇帝的敕命和普通的通知不同一样。所以对于经书亵渎不恭敬,就会导致迅速损坏福德。高天佑就是因为枕经折福而失去功名。 有位大德这样说:“我们对佛法的戏耍真是无所不作,但不恭敬佛法和法师正是坏灭智慧的因。现在这样愚痴已经够了,不能再造愚痴的因!如果让愚痴增长,还能有什么作为呢?” 《释门法戒录》里讲到: 明朝万历末年,北京鹫峰寺的住持济舟师,为人朴实,奉佛诚敬,只是对酒戒没有严格遵守。 有一天,有个穿两截衣服的人对他说:“我们是地府的无常,有个老太太因为生前没有行善积德,留在地狱中无法度脱。她过去每月初一、十五都来寺院拜佛,而且带来果品供养你,所以求你替她念一部《法华经》,就能托生。” 济舟心里怀疑,就对他说:“既然是鬼,难得来一次佛地。你可以去顶礼。”鬼说:“现在有都城隍在里面,我不敢进去。”济舟想起来,当天在五更时候有人要做佛事,在大殿旁设了城隍牌位,他说的不假。就答应下来。 七月十五,济舟在佛前跪着诵《法华经》。念到第五卷时,天热了口干没找到茶水,见到桌子上有只酒壶,还有点剩酒,就喝了一口冷酒,继续把经念完。 第二天,无常鬼又来说:“老太太蒙法师念完四卷经,整个地狱都放射金光。正当要离开去投生时,忽然一阵酒气吹进冥府,从第五卷到第七卷都是这样。因此还是没起到作用。”济舟听后,毛骨悚然,发至诚心,为她重念。从此严持酒戒,永不敢犯。 《竹窗随笔》里记载: 明朝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平常持诵《金刚经》。有一天,一位阵亡的士兵托梦说:“明天派我妻子来您这里,请为我诵一卷《金刚经》,以作超拔。” 第二天,果然有个女人哭着来求见。问她情况,和梦中所说一样。戚继光答应了她,早上起来就为他诵经。夜晚梦到士兵说:“承蒙大恩,但只得到半卷经,因为夹杂了‘不用’两个字。”戚继光琢磨是什么原因,想起诵经时妻子派仆女送茶饼来,远远看见时,挥手示意不用,口里虽然没说,心里在说“不用”。 第二天早晨,再次闭门诵经。当晚梦到士兵致谢说:“已经获得超度。” 从这些例子就知道,诵经时要至诚一心,没有杂念,才有力量。如果心不至诚,不断地起各种杂念,那不只是夹杂了两个字,而是夹杂了一大堆杂乱、污秽的话语。诵经的心好比是屏幕,心里现起的一句句经文好比在屏幕上一句句地呈现;如果从始至终至诚一心,没有杂念,那从最初显现“如是我闻”,直到最后显现“作礼而去”,是清清净净的一部经文,有无比加持的圣言。这样在心上完成了一次对经文的清净熏习,就得到了极大功德。而且以经文熏在心上,就种下了很大善根。如果念诵期间,在清净的圣言当中夹杂了非常多的染污话语,那就像纯金当中夹杂了各种铜、铁等的杂质,大大消减了持经的功德。也因此,至诚的念诵有比散心杂念大百千倍的功德。 如果是自己有意放肆,比如边说闲话边念经,或者诵几段,再吃点零食,放一段歌曲,那就会以亵慢佛法的恶行使罪业越来越增长、福慧也越来越灭尽了。 印祖曾经教诫说:“礼诵持念,种种修持,都应当以诚敬为主。如果诚敬至极,经中所说的功德,纵然在凡夫地不能圆满获得,而所得也已经难思难议。如果没有诚敬心,那就和唱戏相同。一切苦乐悲欢都只是假装,而不是由衷而发。纵然有功德,也只不过是人天痴福。而这痴福一定倚仗它造恶,将来受苦,哪有了期。” (讲到这里,大家要注意:平常念诵不能只是漫不经心地随口溜过,也不能只是为了每天应付差事,匆匆念完而算数。那样就完全失去了诵经的意义。要字字句句从至诚的心中念出,才是真实的修持,也才能得大功德。) 康熙初年檀香卖得特别昂贵,苏郡有一家做香的香铺,以前以三金请了一尊檀香的观音菩萨像。香铺家的人私下商量说:“如果能把这尊观音像制成檀条出售,可以得十六金。”于是要毁坏佛像,趁着檀香涨价赚一笔钱。但是佣人害怕造罪业,就劝阻他们不要做。 当时,香铺家的女婿准备接妻子回家,正住在岳父家里。他对佣人说:“你是佣人,这事与你无关,你只要照着办就可以。”当天晚上,香铺家的女儿因为肚子不舒服,不能回家,就在娘家住了三天,还是没好转。 第二天,街上有个6岁小孩,忽然指着香铺问父亲:“那一家的房屋为什么用红条封住?”父亲以为他看错了,叫他不要乱说。 当天晚上,香铺着火,一家人都葬身火海,大火却没烧到邻家。当时,香铺家的女婿想从楼上房屋的洞里钻出,被一件东西拦住而死于火中。那位佣人当天早上被另一家香铺强拉着去做了两天工,只有他幸免于难。 所以因果报应没半点差错,存的是什么心,就遭什么报应。那位女婿和佣人的存心截然不同,前者胆大妄为,对于佛像没有任何敬畏,后者敬畏佛像,不敢造罪。报应也刚好相反:女婿本来要回家,却死在大火中;佣人不想到别处去,却被人强行雇佣而得到免难。 香铺一家人算是集体造罪,把尊贵的佛像作为商品营利,很快就全部遭到报应,全体葬身在烈火中。来世还要堕落恶趣,不知道还要受多长的果报。在三宝分上做的事,果报来得尤其深重。如果有至诚恭敬的善心,做出尊重、供养等的善行,就能迅速消除业障增长福德;如果没有至诚恭敬的善心,反而做出亵渎轻慢的行为,那也是罪过弥天,会迅速消减福德,而且会遭到惨烈的报应。所以一定要谨慎才是。 以上补充讲了一些亵渎三宝的罪报事例。接下来,我们就开始学习这篇短论——《持经利益随心论》。 分二:一、大乘显密尊经的无上功德和恩德 二、持经的利益随心量而显现 一、大乘显密尊经的无上功德和恩德 【大觉世尊,所说一切大乘显密尊经,悉皆理本唯心,道符实相,历三世而不易,举十界以咸遵。归元复本,为诸佛之导师。拔苦与乐,作众生之慈父。】 大觉世尊所说的一切大乘显密尊经,其中所说到的妙理唯一是讲一个“心”字,浩瀚如海的大乘经卷就是这个“心”字的注角。无论是说性、说相,或者说体、说相、说用,或者说事、说理,或者偏说、圆说,或者方便说、真实说,所说到的妙理唯一就是一切众生心上本具的妙理。 “道符实相”:就是佛在大乘经中所讲到的教法完全符合诸法实相。这符合实相的道法就是妙道,能让众生明见实相而成佛。 “历三世而不易”:由于这唯一是宣说众生本具心性妙理的大法,是符合实相真理的妙道,因此纵然经历了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无尽的时间长河,也不会有丝毫改变。所以对佛法只有继承,没有创新。形式上可以随应时代的因缘而有所变化,义理上绝对没有任何创新。 … Continued

凈土文庫 臨終三大要 講記 二 (印光大師文鈔選編)

临终三大要 讲记二(印光大师文钞选编)   【第二,大家换班念佛,以助净念者。】   第二个要点是助念。   其中要注意的地方有两点:第一点、助念要持续不断。因为临终人的心力微弱,自己很难做到在断气之前的时间里一直缘在佛上,所以要通过持续不断助念的力量一直托住他的心缘在阿弥陀佛上。要这样来确保他往生净土。第二点、大家助念的目标要一致、步调要一致,不能杂乱。不论念佛的声音、节奏、环境的清静等,都是为了使临终者的心能始终缘在佛上,而确保往生。   【前已开导病人,令生正信。然彼病人,心力孱弱,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,不易相继长念,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,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,方能得力。以故家中眷属,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,为其助念佛号。】   经过前面的开导,已经使病人生起了真实信心。这样解除了他内心的疑惑、顾虑、恐惧之后,就一心想去极乐世界了。   接下来,要帮助他提起念佛的正念,而且使念佛的正念相续。考虑到临终人的心力很微弱,不用说平时绝不念佛的人,不容易长时间相续念佛,就连一生以念佛为修持的人,到这时也全仗别人的帮助才能得力。所以家里的眷属要共同发孝顺、慈悲的心,为亲人助念佛号。(就是要齐心协力帮助亲人的神识安稳地生到西方。这时是用助念的心力扶助亲人的心去极乐世界,不是外在做什么。所以要尽心尽力地助念佛号。)   【若病尚未至将终,当分班念。应分三班,每班限定几人。头班出声念,二三班默持。念一点钟,二班接念,头班,三班默持。若有小事,当于默持时办。值班时,断断不可走去。二班念毕,三班接念,终而复始,念一点钟,歇两点钟,纵经昼夜,亦不甚辛苦。】   助念有两个阶段:第一是在临终之前的阶段,分班助念;第二是快命终的时候,共同合念。   首先讲分班助念。分班助念的要点是大家力量平均分配,使得劳逸结合,而保证佛号相续不断。不然一个人从早念到晚,没有这个精力。所以要分成三班轮流念,每班限定几个人。   头班出声念,是为了让病人都能听到,二、三班在后面默持。念了一个钟头再换班,二班接着出声念,头班和三班默念。如果有小事,应该在轮换到默念的时候再去办,值班时不能走动。(意思是,在三班里出声念的这一班绝对不能走动,因为这一班是站在助念的前沿阵地,要保证一个小时里佛声不断,让病人能听到。如果在这期间念念停停或者中间走动,就会扰乱病人的心,使他心神不定。)二班念完之后,三班接着出声念,头班和二班默念。   这样周而复始,每班念一个钟头,歇两个钟头。即使经过一天一夜,也不会特别辛苦。   【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,亦得人助念之报。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,即为平人,亦培自己福田,长自己善根,实为自利之道,不徒为人而已。成就一人往生净土,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,此等功德,何可思议。】   我们要想一想:肯帮别人,实际就是肯帮自己;成就别人往生,就是成就自己往生。现在肯帮别人净念往生,将来自己临终也会得别人助念。知道了这一点之后,就要不怕辛苦尽心尽力地去做。   不用说为父母要这样尽孝,为一般人这么做也是培自己的福田、长自己的善根。所以实际是在利益自己,不单是为别人而已。再想想,成就一个人往生就是成就一个众生作佛,这样的功德哪里可思议呢?实在是无量无边。   【三班相续,佛声不断。病人力能念,则随之小声念,不能念,则摄耳谛听,心无二念,自可与佛相应矣。】   这样三班轮流替换,让病人耳边的佛声一直不断。病人还有气力,就随着佛号小声念;如果不能念,就用耳朵静静地听。心里一直听着佛号、缘着佛、忆念佛,不产生其它念头。这样一心缘佛,就能和佛相应。   【念佛声不可太高,高则伤气,难以持久。亦不可太低,以致病人听不明白。不可太快,亦不可太慢。太快则病人不能随,即听亦难明了。太慢则气接不上,亦难得益。须不高不低,不缓不急,字字分明,句句清楚。令病者字字句句,入耳经心,斯易得力。】   助念时念佛的声音不能太高,太高伤气,难以持久。也不能声音太低,不然病人听不清,也不容易得力。也不能念得太快或太慢。节奏太快,病人跟不上;念得太慢,气接不上,也难以得益。   所以不高、不低、不缓、不急,每个字都念得清清楚楚,每一句都念得清清楚楚,让每一句佛都平平稳稳地经过他的耳朵传入到他心里,这才容易得力。   要知道,这时的念佛是念给病人听的,所以念的方式要让他最合适地接收到。   【念佛法器,唯用引磬,其他一切,概不宜用。引磬声清,听之令人心地清净。木鱼声浊,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。】   念佛的法器只用引磬,不用其它。原因是引磬的声音清,听了使人心地清净。木鱼的声音浊,不适合在临终助念时用。   【又宜念四字佛号。初起时,念几句六字,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,不念南无,以字少易念。病人或随之念,或摄心听,皆省心力。家中眷属如此念,外请善友亦如此念,人多人少均如此念。】   而且适合念四字佛号,一开始念几句六字,以后就专念“阿弥陀佛”四字。因为字少容易念,病人不论随大家念还是专心听,都省心力(意思是,这时念四个字,病人随念和听都比较省心。临终人的心力很弱,要尽量适合他的心)。   家里的眷属这样念,外面请的善友也这样念,不论人多人少都这样念。   【不可一起念,歇歇又念,致令病人,佛念间断。】   最忌讳的就是念念停停,送往生要尽到自己的心,要在他断气之前,尽量让佛声相续不断。这一声一声的念佛就是扶助他的心缘在阿弥陀佛上。如果念念停停,就有可能使他缘佛的心间断下来,而不能相续。   【若值饭时,当换班吃,勿断佛声。】   碰到吃饭的时候,不是大家一起去吃,不然在吃饭这段时间中断了佛声,万一病人这时候断气,心又没缘在佛上,那就有可能落轮回了!所以换班吃的时候,只许默念的那班去吃,开声念的一班不去吃,这样佛号就不会断。等到一班吃完了,再换班吃。   【若病人将欲断气,宜三班同念。直至气断以后,又复分班念三点钟,然后歇气,以便料理安置等事。】   第二阶段:如果病人快要断气,就应当三班共同念(因为这是最关键的时刻)。一直到病人断气之后,还要分班念三个钟头。断气之后念三个小时,然后开始歇气,以便做料理、安置等事。   也有说时间越多越妙,以及近代大德提倡断气后助念8到24小时。   【当念佛时,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,问讯谕慰。既感情来看,当随念佛若干时,是为真实情爱,有益于病人。】   当念佛进入助念的阶段,就不能再让亲友走到病人身前慰问、安慰等等。既然是有情义来看,就要对临终的人做到真实的帮助。所以应当随大家念佛若干时候。这才是真实的情义,有益于病人。   【若用世间俗情,直是推人下海,其情虽可感,其事甚可痛。全在主事者明道理,预令人说之,免致有碍面情,及贻害病人,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。】   如果按世间的俗情去做,那简直是推人下海。这份情虽然可感,但所做的事让人悲痛。完全在主持者明白道理,预先就做好防范,提前就对大家讲明,对家人讲好,免得临时出了差错障碍往生,这是对病人很大的危害。   世间的俗情,感情好的亲友来了,总要说两句慰问话,这样让病人分心,没有缘在佛上,就障碍他往生。万一听到哭泣或者动情的话,心里动了悲感,就又落轮回了!所以这种做法叫做“推人下海”。   【第三,切戒搬动哭泣,以防误事者。】 … Continued

凈土文庫 臨終三大要 講記 一 (印光大師文鈔選編)

临终三大要讲记 一   印光大师 著   益西彭措法师 讲述   【世间最可惨者,莫甚于死,而且举世之人,无一能幸免者,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,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。】   世间最悲惨的事无过于死,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(这就是说,我们到了这一生的最后,都要面临死亡,面临身心瓦解的恐惧,以及对来世前途的忧愁等等)。所以凡是有心想自利利人的人,就不能不提早考虑度过死亡难关的办法。   其它人世间的疾病、磨难、困厄等等,都只是一般的难关,而死是最大的难关!这是我们回避不了的。即使目前忌讳谈起“死”字,不愿多考虑“死”,但它迟早都会到来。越是回避、越是不考虑,当它到来的时候,就越恐慌、越害怕,而且会导致来世的苦难更大。所以,理智的做法就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死亡,寻找能度过死亡的办法,而且尽早地做准备。   如果不对生死大事认真地计划、考虑,而只在短浅的现世名利、享受上考虑,到了人生的最终,就一定遭到大的苦难,到时后悔已经没有用了。   【实则死之一字,原是假名,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,故舍此身躯,复受别种身躯耳。不知佛法者,直是无法可设,只可任彼随业流转。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,固当信愿念佛,预备往生资粮,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,证涅槃常住之真乐。】   其实,死只是一个假名,而不是彻底断灭。死是宿世业力所感的这一期业报身已经用完了,心识就从身体中出来,再去受一个身体。这样舍离一个身体、又受取另一个身体的事,就叫做“死”。打个比方:身体好比房屋;心识好比主人;今生好比主人搬到这屋子里住;死就是这个屋子已经坏了,主人从里面搬出来,而迁居到另一个屋子。所以死并不是断灭。   不知道佛法的人,对于死的状况和应对死的方法完全不知道,更不可能做相关的准备和练习。这样的人就只是一天天地混吃等死。像这样麻痹自己,一天天地过去,逐渐就走到了死前。临死的时候,没有解脱的办法,就只有随业流转了。   而我们知道了佛法,跟世间的做法完全不同,他们回避死的问题,我们是直接面对死;他们对于死无计可施,只能被动地随业流转,我们可以积极地准备、应对,来求得最好的结果。   在佛法里提供了很多解脱生死的办法,其中以阿弥陀佛大愿普度众生的净土法门,是人人有希望修成的法门,能让众生平安度过死亡的法门,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法门。就像一艘大轮船,只要有钱买得起船票,就都可以上船;一旦上了船,都能安全到达彼岸。买船票的钱就是信、愿、行三资粮,普通人都能买得起。“普度”,是指阿弥陀佛的大愿慈航,能把一切根机的众生都托运到极乐世界,而了脱生死轮回。   现在我们已经听到了这个法门,而且衡量自己,可以上得了这艘大船。这样的话,不是太难,如果要凭自己的力量在一生当中断惑证真,恐怕一般人达不到。而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特别的愿力,他要摄受浊世的凡夫即生就横超生死,大愿就是按这样设立的。   这样的话,就要想好我到了今生临终时,用什么方法来解脱。这只有靠你自己做决定。这不是半信半疑、犹犹豫豫、想去又不想去而能成办的。每个人都要考虑临终怎么来面对死亡?就像我们读书,要考虑好上哪所大学、读哪个专业、将来做什么职业,自己认为这是关系到一生前途的大事,就会慎重地抉择,确立目标,然后朝着目标努力进取。   那么,解脱生死不是一生一世的事,而是关系到未来无量世永久苦乐的大事,它的重要性比今生的前途问题要大无数倍!所以要百倍的关注,非常慎重地考虑,做出抉择。如果选定了临终唯一去极乐世界,来解决长劫的轮回生死,那到临终之前还有一段时间,能用来做准备。这是极难得的机会,一定要把握住,要尽可能地增长对西方净土的信愿,尽可能地念佛,尽可能地预备好往生资粮。   这样做的目的,就是为了确保临终能往生净土,由此免除长劫沦落轮回的大苦,获得现证涅槃常住的真实安乐。这对自己来说,意义极其深远、重大,比世间任何事都重大,所以就竭尽一切力量做准备。   【其有父母兄弟,及诸眷属,若得重病,势难痊愈者,宜发孝顺慈悲之心,劝彼念佛求生西方,并为助念,俾病者由此死已,即生净土,其为利益,何能名焉。】   不但是自己这样考虑、这样行动,对于自己的父母、兄弟和眷属,也要这样为他们着想。   如果生了重病,已经好不了了,就应当发孝顺、慈悲的心,劝导他们念佛求生净土,而且帮他助念,这才是真正的孝顺、慈悲。物质上的利益是很小的,只能享受一点五欲快乐,其它派不上用场,更不可能解决生死问题。   我们怎么利益自己的亲友呢?怎么利益他无量世呢?就是要劝他去阿弥陀佛的净土。能够送他去极乐世界,确实利益了他无量世。因为只要生到极乐世界,就免除了长劫轮回的大苦。而且生到了净土,就一定能成佛。所以这是无法估量的利益。   总之,就是要好好考虑:我怎么来利益我的亲友和眷属呢?想来想去,只有引导他往生净土,让他得到永久的安乐,才是最切实、最广大的利益。这样能帮助亲友,对于净土生起真实的信愿,再通过念佛而往生到净土,就算尽到了自己的心。   【今列三要,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。语虽鄙俚,意本佛经,遇此因缘,悉举行焉。】   现在列出三大要,作为成就临终人往生的依据。语言虽然浅陋粗俗,但意义都是依据佛经而来。遇到有这个因缘,大家都一致按这样进行。   【言三要者,第一,善巧开导安慰,令生正信。第二,大家换班念佛,以助净念。第三,切戒搬动哭泣,以防误事。】   所谓的三要,就是临终助念有初、中、后三个阶段的要点。可以叫做初要、中要和后要。   第一、通过善巧地开导、安慰临终的人,使他心里生起正信。生起信心是往生的第一关要。生了信心,就会一心念佛、求生净土。后面助念的力量才能加上去,没有生信心,即使助念,也起不到大的推进作用。所以第一个关要就是要引起他的信心。   第二、通过大家换班念佛,来帮助他保持念佛的正念。(临死的人心力很弱,旁边的人护持他,使得他能保持一心系念在阿弥陀佛上,那就成功了!)   所以第二个要点是帮助他提起念佛的正念。方法是以换班念佛,使得他耳边的佛号声相续不断。   第三、就是在临终时和断气之后,切切不可搬动他的身体,或者在他身边哭泣。(这是因为:搬动身体会使他疼痛生嗔心,哭泣会使他动情、动爱念,动了贪嗔,就很难往生了!)   临终就看一念往哪边走,就生到哪里!所以在这个阶段切切不能出现任何干扰!临终的人一碰到违缘,就难免生起烦恼,很可能就落到六道里去了。所以我们要给他营造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,使他的心唯一缘在佛上,这就是助念的要点。   【果能依此三法以行,决定可以消除宿业,增长净因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一得往生,则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,渐渐进修,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。】   按照这初、中、后三要而实行,能得到哪些利益呢?有临终得到往生和往生后进修成佛的大利益。临终时的利益:就是可以使他消除宿世的业障,增长净土因缘,从而得到佛愿力摄受、接引,而往生极乐世界。   往生后的大利益:一往生就生在西方净土的宝池莲花里,从此就不是婆娑世界的人了!已经在弥陀愿海光明的恒时护念之下,净土一切的境缘都是清净的,不会再起惑造业,也就超凡入圣、了脱生死了。然后以阿弥陀佛为导师,以海会圣众为良朋,时时听经闻法,只进不退。逐渐地上进,最终圆满成就佛果。   这么看来,临终就是一个转折点!转凡成圣的关键点!如果能扶助临终的人顺利生到净土,那确实给了他未来无穷的利益,了脱生死的利益,成佛的利益。   【如此利益,全仗眷属助念之力。能如是行,于父母,则为真孝。于兄弟,姊妹,则为真弟。于儿女,则为真慈。于朋友,于平人,则为真义真惠。以此培自己之净因,启同人之信向,久而久之,何难相习成风乎哉。】   像得到这样了生脱死、渐进成佛的极大利益,完全依仗眷属助念的力量。这不是求医、问神、占卜可比的,也不是做一些场面上的事可比的。   能够这样做,对父母算是真正尽到了孝道。让父母往生净土是出世间的大孝,不是世间的小孝可比。世间小孝是给予父母衣食供养,或者成就功名、事业,让父母光荣,但这些对于解决生死问题起不到直接的作用。能让父母永远超出生死,才是报了大恩!(当然世间的孝道方面我们也要尽心尽力地做。)   对于兄弟姊妹,这是真正尽了友爱。不只是生活上的关心帮助,而是利益到他永久的未来,使他得到永久的安乐,这才是真正尽了悌道!对于儿女是真正尽了慈爱。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给儿女,但世间有什么最好的东西?无非让他吃好、穿好,给他成家、找工作,让他以后日子过得舒服,这只是世间法上的小利益。真正让儿女能生到极乐世界,超凡入圣,究竟成佛,这才是对儿女尽了最大的慈爱。对于朋友、平辈按这样做,也是真正的讲情义、真正的施恩惠。   佛法讲到根本上,就是心法,不是做表面文章,也不必要花几十万扔到医院里。我们是发至诚的心来帮助临终者的心,使得他的心和佛的心相应。佛法这样在根本上做,实际给予的是极大的利益、无穷无尽的利益,比花几十万块钱大无量倍的利益。 … Continued